群发掉粉,不群发就没有业绩 不知道你尴尬不,反正我们销售就遇到了这事! 私域=做流量=群发广告 这事似乎有点不对,但是大多数运营并找不到好用的方法。 尤其是,当业绩不好的时候,一切得为销售让路! 这个时候,群发广告变成了救命稻草,发一波又一波,一波一波的掉粉! 运营,你不仅要扛着运营KPI,还得扛着GMV的指标。 扛着GMV指标,你就得干销售的事,准确的说销售运营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,在私域,如何做销售的运营! 销售:我只喜欢最直接的方式 先站在销售的视角分析一下,为啥销售喜欢群发?这和运营典型的两个思维。 销售只喜欢最直接的方式,如果能打电话恨不得直接打电话。相比于运营,销售在更前的一线,效率对他们来说更重要! 销售:我要最直接的和用户建立沟通! 运营那套东西,对他们来说太墨迹了。 销售的逻辑是对的,很多运营如果不懂他们的想法就会产生矛盾。 但是,直接≠群发!因为,群发一点不直接! 销售想要的是直接背后的信息高效触达,群发做不到。 作为用户,你会看群发的广告吗? 千篇一律的文案、不厌其烦的发送,积攒多了厌恶就只剩删除了! 再来看运营的视角:用户是需要养的,不能把我辛辛苦苦拉来的流量就这么霍霍完了! 运营有这种想法应该被批评一下,用户前期的筛选比养更重要,先把好用户筛出来,那些值得养的用户也是需要筛的,然后才是养! 养也要养值得的用户,不养白眼狼、白嫖怪! 另外,害怕打扰用户是说明运营技术不够,后面我们细说,如何大大方方打扰,开开心心打扰用户。 运营的视角大多数是被动的,喜欢通过运营的手段让用户来找自己。比如我发个朋友圈,感兴趣的点个赞,比如我做个裂变活动,感兴趣的扫码参与一下。 两个视角对比下来就明朗了,销售需要的不是运营你给我多少用户,这不够,我还要一个高效和用户触达沟通的通道! 问题:信息高效传达的通路断了 销售的前提是信任 信任的前提是势能 势能的前提是信息 我们通过信息的双向传输来打造势能,势能达到一定的积累,突破信任阈值,然后带来销售。 这一段详细的解释,参考之前的文章:I你个P:商业IP从0到1操作指南 现在问题是:信息传输不再高效! 未来,所有营销的问题,都是注意力抢夺的问题! 参透这一点,你就知道为啥群发为啥不行了。 群发是在和谁抢夺注意力? 第一层:那些真诚1对1甚至线下见过面交流的同行们 第二层:各种对用户来说更重要的兴趣爱好,比如男性的篮球群、球鞋群、股票群,女性的购物群等。 第三层:不敢不回的一些事情:比如孩子家校群、亲人群、工作群等等。 关于注意力这块,你就群发一个蹩脚的文案,你能抢过谁?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,注意力极易被分散的时代,运营人要思考的是:我的用户注意力在哪?我如何更好的吸引用户的注意力? 抢夺注意力:创造主、被动的营销触点 如何去抢夺注意力,跟你运营的规模有关:
-
如果有1万私域是幸福的,1对1聊天都聊得过来
-
如果有5万私域其实堪堪还行,运营还能搞得定
-
如果有10万以上的私域用户,就是一种负担,就需要大规模用户运营的能力。
先说策略层: 大规模用户一定要:筛选!筛选!筛选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,不要太高看自己的运营能力,给你一堆垃圾用户,你运营试试! 有时候,我都有一种错觉,用户运营不来只有筛选出来。 做好用户分层的关键是哪个分层的筛子,你想通过什么标准去选出你认为好的用户?用户的钱、用户的注意力,还是用户的爱和赞美? 选什么要和你自己的业务挂钩,我们常用的一个逻辑就是:我有产品你有闲,如果有爱请花钱! 闲是用户的注意力,钱是用户的喜爱,这样就分了大概的几层:
-
新用户:没闲,不花钱
-
老用户:有闲,不花钱
-
付费用户:花钱
-
铁粉用户:有闲,花很多钱
当然,后面还有更高级的用户分层,需要和另一个体系挂钩,不细说了。 这就是基本的策略,用户不能一视同仁,他们也不会因为你的注意力多而给你他的注意力。 一句话:有的人值得,有的人要舍得! 要把有限的运营资源,花在那些值得的用户身上,才会有注意力或者销售额的回报。 再说技术层: 先分析一下各销售触点的功效:
-
1对1私聊:效果好,但是受限人工和微信风控规则,慢很多,属于主动营销
-
群发:解决了数量问题,但是效果不好,操作不好容易被删粉,属于主动营销
-
朋友圈广告:1对多的广播模式,效果没有发消息直接,但是不打扰用户,发文章、短视频也差不多这一类,属于被动营销
-
直播间:1对多,封闭的场域,效果好,可以一对多,难于运营和选品,属于主动营销
-
社群运营:1对多,相对封闭场域,效果视用户和运营情况而定,周期长,属于主动营销
先列这些个常见的吧,你看,我们的技术有很多,关键是你咋用,以一个案例来介绍。 你的领导告诉你:来,下个月我们准备卖一下新产品A,出一个销售运营计划! 难就难在,这个A他是一个新产品,而且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。 这个时候你要非常清楚的知道,你要解决的不是简单的卖这个动作,而是如何在一个月内吸引用户注意力并把A从新品变成一个值得购买的好产品,这需要布道一下。 首先分解一下你这四周的核心目标:
-
第一周:产品布道,广而告之A产品,吸引注意力
-
第二周:干货群发+A深度内容运营,筛选意向,并储备直播间用户
-
第三周:直播间销售为主,1对1销售为辅
-
第四周:涨价倒计时,1对1销售扫单
接下来匹配运营手段
-
第一周:直播大会创造产品势能,产品布道,直播前可以来一次社群裂变的玩法,详细的方案可以私聊我。
-
第二周:群发用户,是滴可以群发,群发只送产品A相关的干货资料or试用,直接送,不套路,对有回应的人,打标签,潜在种子用户,并引流直播间
-
第三周:直播间导流+直播间运营+1对1销售跟进
-
第四周:倒计时,1对1跟进未成单用户
接下来安排每一项运营动作: 事项:社群裂变、直播大会、群发动作、直播运营、1对1跟进策略 物料:裂变诱饵、大会方案、群发诱饵、直播运营方案、所有话术、文案、海报、视频等 分工:人员分工 执行:结果导向 直播间是最佳的销售场景 上面有个细节,我把销售的核心动作放在了直播间,为什么? 这个就是私域场域的特点,详细的解释见文章:私域连载02:场域及私域三大镰刀模型 说在最后 不懂销售逻辑和销售技术的运营,是很难走远的。现在很多的公司都会让运营多多少少背一些销售额,而且运营是给销售创造美好的用户条件。不懂销售,如何给他们创造呢。 看了太多的运营,每天都在数据里面挣扎,账面上的销售额却少的可怜,本篇文章只是写了一个小点,关于更多销售的问题已经超过了私域这个小范围,还涉及产品、销售表达、运营策略、销售管理等等,以后有空填上这个坑! 谨记一句话:所有不拿销售结果的私域运营,都是瞎忙活!